海安市委编办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的职能融合、资源整合和力量聚合,夯实“多方”统筹的基层治理架构,实现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
一、加强资源整合,打造社会治理“综合体”
一是建立社会治理综合体。以基层“三整合”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行“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管理新模式,依托指挥中心,有效整合公安、网格、调解等条线资源要素,在南通首批建成集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一站化服务、多元化解纷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体,对重点区域和点位实行“云端监管”,实现“人防”向“技防”全面转变。
二是提升乡镇管理效能。依托社会治理综合体,乡镇充分发挥一体化信息平台的“管理中枢”作用,针对违建治理、扬尘治理、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依托公安雪亮工程、平安乡村等资源,统一信息采集、统一数据共享、统一集成运用,畅通信息流通渠道,实现城镇管理“指挥体系扁平化、应急反应全天候、问题化解第一线”的全面提升,助推城镇管理简约高效。
二、强化智慧赋能,保障基层审批“全链条”
一是由“传统模式”转变为“集成高效”。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导向,加强便民服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公开、数据共享。加强数据分析,切实增强社情民意工作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服务群众“少跑腿”。
二是由“单打独斗”转变为“齐抓共管”。深化审批流程再造和政务服务创新,建立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推动民政、人社、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市级部门设在镇街的服务窗口和供水、供电、供气等民生服务窗口进驻为民服务中心,纳入统一管理,实现“一口受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
三、整合管理网格,构建基层治理“大网格”
一是建成服务管理网格。把网格化管理作为优化和创新城镇管理的有效推手,充分融入“合成化”理念,推进人员进网格、责任更清晰、力量全覆盖。全面整合各条线管理网格,形成“全要素网格”,建成覆盖镇村、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网格,探索建立巡办分离体制。
二是强化网格管理工作。按照“1+2+3+N”的组织架构,组建镇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工作队伍,配齐指挥中心主任、副主任以及网格办、综合执法、12345热线人员。强化对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统筹领导,围绕线索发现、矛盾调处、群防群治等环节,及时感知社会风险、有效处置矛盾纠纷、积极响应群众诉求。积极推进警网融合工作,推动公安力量融入网格治理,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在促进平安、服务群众、保障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实战应用,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