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已经成为产业聚集的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园区的迅猛发展,海安市委编办着力从赋权释能、顶层设计、经济发展三方面出发,不断提高机构编制服务保障园区建设发展水平。
一是突出赋权释能,优化园区管理模式。该办从管理办法、队伍建设两方面出发,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园区运行管理模式,做到“两到位”。一是聚焦管理模式,配套体系完善到位。围绕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加强落实发展规划、招引项目落地、协调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等经济管理职能,在机构设置上合并整合内设机构,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让园区聚焦经济发展轻装上阵。同时顺应开发区体制优化的实际需要,严格按照“区街分设”管理体制对开发区和街道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职能划分清晰明确,积极构建相配套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管事,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区域治理能力,将制度转化为效能优势。二是聚焦队伍建设,人员配备精准到位。与相关部门一道打造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区领导骨干始终坚持一线指挥、领衔攻坚、带头冲锋,坚决担负高质量发展的“头狼”之责。同时成立8个驻外分局,建立以产业链为主导的招商组织架构,完善市场化招商机制,优化配强专业招商队伍。
二是突出顶层设计,优化园区机构设置。该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深入调研和多次沟通对接的基础上,从职责全覆盖、精简高效两方面出发,加强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园区机构设置。一是聚焦主责主业,调整优化园区机构设置。对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职能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优化,在调整中,注重加强党的领导、突出开发区经济发展职能、结合实际综合设置机构。通过调整,使开发区机构设置既相对统一,又体现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定位,更加符合建设发展需要,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二是聚焦产业发展,设立功能园区管理机构。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整合要求,完善了上湖创新区(中意海安生态园)和商贸物流产业园等功能园区管理机构设置。上湖创新区(中意海安生态园)不断加大意大利及西欧北欧国家项目招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园区提档升级,将“中意海安生态园”建设成为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中意双边经贸合作的亮点与示范。商贸物流产业园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加快推进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并重发展、产业与物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集物流公路港、铁路港、航运港、金融港、信息港“五港一体”的现代物流综合体系。
三是突出经济发展,优化园区产业体系。该办立足开发区现有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在充分考虑现有产业基础和园区配套支撑情况下,协同开发区从城市建设集聚和整合相似园区两方面出发,以现代纺织为主导产业,以新材料、新能源为新兴产业,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为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一主一新一特”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聚焦经济发展,划定区内集聚区。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划定区域作为集聚区,并争取将集聚区内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地块统一调整为允许建设区,作为今后优先发展的区域。二是聚焦资源集聚,整合设立区外园。聚焦资源优化配置,将区位相邻、产业相似的园区进行整合,纳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