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事业单位登记业务文件

海安市委编办巧用“四招”,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工作

【信息时间: 2021-07-12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切实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促进事业单位自我规范,海安市委编办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倒排工期,倒逼进度,扎实推进2020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402家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报送率、公示率均为100%,同时事业单位法人设立3家、变更129家、注销14家。

一、提早谋划,打好“主动仗”

一是提前部署,精心梳理出年报公示时间表、流程图。海安市委编办提出“一次都不跑、审核不见面”的网上办理理念,提前全面摸排须年报事业单位底数,梳理出需要办理变更登记、到期换证等不同类型单位清单。精心制定事业单位年报工作填写说明及网上报送操作步骤,对年报的公示流程、内容、需要提交的材料及时限结点进行全面详尽的说明。同时,配套提供《中共海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办事指南》和《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注销、证书补换领工作流程图》,对系统登录、年报公示、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更新作详细说明,确保年报工作有部署、有落实。同时及时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报送工作的通知》,并通过公文内网平台和机构编制交流QQ群及时通知到全市各事业单位。二是多措并举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海安发布”“海安日报”等微信公众端线上宣传,同时在政府大楼显著位置放置展板,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大力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营造良好氛围,助推事业单位年报工作。

二、严格审核,打好“攻坚战”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原则,对事业单位提报的年度报告公示材料严格审查模式,对于单位名称、法人、开办资金等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事业单位,严格按照法人年度报告公示要求,先做变更登记再进行年度报告公示。同时,对相关单位提交的法人证书、资产负债表、工作总结、工作任务目标书等资料逐一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规范或材料提交不齐全的单位,及时查错纠偏,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年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优化服务,打好“温情牌”

为确保年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海安市委编办搭建机构编制网、服务热线、QQ和微信四大平台,及时为年报单位进行答疑解惑,安排专人集中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注销和年度报告审查等业务,提高年报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为避免事业单位年报“扎堆”现象的出现,制定《年报工作日程表》,倒排年报工期,按照日程表由专人直接与年报单位对接服务,实现年报工作的有序推进。

四、事后监管,打好“组合拳”

    积极发挥“编办+举办单位”双重监管合力,实行“事中+事后”双重监管制度,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对全市法人事业单位年报进行全覆盖抽查,重点侧重于投诉举报多、违规记录多的单位,并对存在问题单位建立《年报抽查管理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同时,加强同组织、财政、人社、审计、银行等部门的联动,对逾期未进行年度报告公示、未履行变更手续的事业单位,及时予以反馈,并列入事业单位异常信息管理。对个别事业单位年报信息异常情况依法调查,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确保法人年度报告公示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