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编制管理编制常识

海安市委编办当好“多面手” 助力机构编制提质增效

【信息时间: 2022-04-12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海安市委编办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总体思路,立足全市发展需要,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持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机构编制支持和保障。

坚定不移守底线,当好总量控制“守门员”。始终坚持从严从紧控制机构编制。运用好组织部、编办、人社局、财政局统一管理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信息系统,切实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现机构编制及领导职数使用审核、机构编制管理与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同步、用编进人流程一体化“闭环管理”。严格执行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编制种类和总量等相关规定,严格各类进人计划管理和编制前置审核,严把财政供养人员入口关,管住进人“总阀门”,严守总量底线,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攻坚克难强统筹,当好编制优化“调度员”。始终坚持协同优化配置机构编制。严格控制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数量,优化布局,精简机构。例如,根据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撤销市委台办所属市台湾同胞投资贸易咨询服务部,收回自收自支编制,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效能。在不突破2012年核定总编制的前提下,严把增编关,优先从市内编制使用有空缺、现有人员能满足履职需要的单位划转,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率。例如,为提升应急军供保障能力和水平,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所属事业单位市烈士陵园管理处划转事业编制4名至市人民政府军事运输供应站。

以人为本惠民生,当好改革发展“服务员”。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服务大局。既控住编制总量,又保证重点急需。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城市发展等重点领域用编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中小学编制、职数配置,规范机构设置,推动教育领域人才资源、队伍结构整合调整,助力全市教育产业优化发展。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上湖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基层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优化调整乡村振兴管理体制,设立乡村振兴局,大力度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内外兼修育新人,当好队伍建设“指导员”。始终坚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理论学习不放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章党规党纪、各类重要会议精神等,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以学促思,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对标组工干部的能力要求,引导全办人员把调查研究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动力,着力形成能指导实际工作的高质量调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