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委编办围绕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坚持科学统筹、动态调整,汇聚编制资源“源头活水”,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着力锚定发展目标,持续赋能强市建设。聚焦发展所需,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持续赋能科技强市、文化强市、人才强市建设。一是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更名设置市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明确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创新城建设的职责,进一步优化科技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员编制力量配备,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工作提质增效。二是积极服务文化强市建设,会同市文广旅局,认真梳理全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等情况,以青墩遗址研究所为基础,研究制定全市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实施方案,进一步发掘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提升青墩文化社会影响力。三是不断助力人才强市建设,设立市高级人才服务中心,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发展服务、储备管理等工作,为人才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提供“后台”支持;深入挖掘事业编制内部潜力,核减部分职能萎缩的单位编制,统筹调剂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确保把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聚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激发人才引进活力。
着力保障民生发展,持续服务中心大局。聚焦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可及、普惠共享。一是结合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统筹全市用编计划的前提下,优先保障教育系统进人计划需求,继续加大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补充力度,特别是紧缺学科和特殊岗位人员的配备力度;按照规定在全市中小学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大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招聘力度,持续优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结构;采取购买专业医疗服务的方式为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配备兼职校医,实现驻校医师全覆盖,着力从全方位增强基础教育服务供给。二是深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卫生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至基层;加快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龙头医院通过挂职锻炼、对口支援等形式,派出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到基层担任管理干部或科室负责人,加强对基层医院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支持卫健系统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名校校园直聘引进紧缺专业优秀人才,实现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从“有”到“优”的转化,建立医疗卫生人才“下沉、流动、共享”的用人机制。
着力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效能。聚焦高效治理,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持续推进力量向一线下沉,服务向一线下沉。一是整合基层各类治理力量和资源,设立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切实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综合性服务,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二是积极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基层,按照一般镇不少于12名、经济发达镇不少于16名的标准配备具有行政执法资格人员,同时按不低于1:3的比例配备城管执法辅助人员,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切实完善镇域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推动基层行政执法由“看得见、管不着”向“管到底、管到位”转变。三是积极推动审批服务下沉基层,公安、市场监管等市级部门服务窗口进驻镇为民服务中心,实现“一口受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服务效能,优化基层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