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编制管理编制常识

海安市委编办“三聚焦”推进机构编制管理

【信息时间: 2021-09-08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为全力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在机构编制法治教育、重点领域、相关改革方面,海安市委编办“三聚焦”,精准施策,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一、聚焦机构编制法治教育。一是活化学习形式,提升法治修养。组织全办开展廉政教育,观看法制宣传片,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编委工作规则和编办工作细则,督促工作人员绷紧依法行政这根弦,严格遵守工作权限和规范程序。二是立足工作实际,压实部门责任。立足法治政府建设,将机构编制工作与全市部门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厘清综合行政执法、属地管理、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职责边界,明确各责任事项法律法规依据,确保各项职责落到实处,提高部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构建立体监管,强化刚性约束。坚持常规检查、重点检查、结果运用齐抓共管,加强机构编制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部门协调配合,将监督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与用编进人等机构编制事项调整挂钩,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聚焦机构编制重点领域。一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工作效能。着眼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推动市安委办实体化运作,在市镇两级层面构建“1+N”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一次性核增事业编制十多名。着眼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理顺部门行政执法职责,畅通行政执法环节,提高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效能。二是优化工作流程,提升事业单位监管质量。优化登记流程、精简申办材料,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服务水准。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做好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电子证照核发和随机抽查工作,提高事业单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推动数据互融互通,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化。加强人员信息、编制数、领导职数等基础数据维护,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精细化水平,做到人员、编制、机构同步录入、实时更新。加强与组织、财政和人社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定期开展信息核查,保证实名制信息数据准确规范。

三、聚焦机构编制相关改革。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向定位。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求,全面开展我市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摸底工作,掌握各级、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等实际情况,摸清事业单位在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规模过小、功能萎缩、公益职能弱化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初步梳理,研究改革方向。二是坚持严控总量,做到盘活存量。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公共文化等事业单位,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放宽限额数量要求。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及时完成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机构升格。主动配合市卫健委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增强公立医院公益属性。三是坚持结果导向,力求取得实效。着眼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水平,结合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加大“小散弱”事业单位撤并整合力度,着手撤销小银杏少年宫等事业单位。结合相关单位要求设立新的事业单位,采取撤二建一的办法先行撤销部分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