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上访诉求化解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解决率等民生指标与政府各部门绩效考评挂钩,哪个部门这方面不好,成绩肯定好不了!”在刚出台的余杭区2010年镇乡综合考评办法中,民生指标作为考评的重点之一,占总分值的41%有余。据了解,发轫于1987年的余杭区综合考评工作,历经多年的积累与完善,现已基本形成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业绩实现为导向、具有余杭特色的“1+X”科学考评体系,在余杭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X”的考评体系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
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作为优化公共部门管理的现代化方法,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和推广。2008年余杭对原有资源进行整合,突破了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满意单位评选活动的简单结合,补充了“X”的专项考核,自此,“1+X”考评体系基本树立。当年,余杭就将“6+1”重大项目、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内容适时列入其中。
在该区环保问题相对较为集中的崇贤镇,三年来已累计完成了60家企业关停转迁、30家企业限期整改、建成并投入使用21个农村生活污水工程。
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崇贤地区现削减化学需氧量(COD)2000吨/年,主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环境信访明显减少,2009年通过了省级生态镇验收。
崇贤区域环境整治的显著成效,离不开“1+X”科学考评体系的制度支撑。眼下,余杭“1+X”科学考评体系评估范围几乎涵盖了包括产业结构转型、重大任务建设等在内的政府职能的全部内容,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最生动的注解。
民生业绩和群众满意度成为评估重点
“除了群众上访诉求化解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外,我们今年的考评办法还将‘行政诉讼败诉率’新纳入考核指标体系,规定每败诉1次则该单位扣减3分。”余杭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把各类直接、间接民生指标列为绩效评估的重点,能更好地促使各政府职能部门扎实工作。”
那么,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评定,是不是一家说了算?不是!
遵循着民本理念,余杭不断引导社会公众参与评估,着力落实“1+X”科学考评体系的社会性,每年将各部门当年度职能目标进行网络公示和投票。据统计,2009年,各层面社会评价选票共发放3902张,回收率99.8%;投票反馈满意度为86.5%,较上年上升6.7个百分点。社会评价各层面的满意度逐年上升,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评估模式也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考评体系有效引领区域差异化发展
伴随余杭区综合考评工作的源起和完善,“1+X”考评体系目前已成为行政管理的有效工具,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的引领功能。在其中,“创新”和“个性”是两个关键词。
在余杭,各镇乡(街道)经济实力、功能定位的差异较为明显,以考核经济为主的“一刀切”方式已不符合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由此,余杭大胆创新,“不唯GDP论英雄”,开始推行差异化考核,将全区19个镇乡(街道)区分为经济发展型、城镇建设型和生态保护型进行评定,引导支持特色发展。地处西部山区的黄湖镇也因此终于摆脱了“末位排排座”的命运,2009年度综合考评一跃成为全区第4名。
此外,余杭还根据工作实际,“个性化”设立余杭组团、良渚组团考核办法,目前已经基本确立了区级考核组团、组团考核镇乡、区级考核镇乡“三位一体”的组团考核方式,有效引领区域发展。
以业绩实现为导向将考评具体落到实处
“考评绝不是官样儿游戏,目的在于推进工作、提升效能。”为此,余杭区建构起一套考评奖惩机制,实行重点工作考核与综合考评相挂钩、个人考核奖与综合考评结果相挂钩,对成绩优异的单位予以奖金上浮,对不达标单位予以扣减,务必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对等”。不仅如此,余杭区还大力推行“一票否决制”和“问责追究制”, 2009年发出作风建设建议书6份,有3个单位和4名“一把手”被问责。
另外,余杭建立了以督查通报制和建议整改制为核心的日常工作机制。截至目前,余杭区效能考评办排定了30余次督查活动的年度计划,通过以查促改、提能增效的方式,较好地支持了全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