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启东市编办“控、调、转”力促事业单位减编增效


【信息时间:2019/10/25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是一项硬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但管住不是管死 ,如何解决好严控与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矛盾,是对机构编制工作能力的巨大考验。近年来,启东市编办着力提升机构编制绿色配置水平,想方设法控、主动作为调、千方百计转,确保有增有减、增减平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化改革,严格总量,努力在“控”字上下功夫

  持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动行业改革和专项改革,达到事业机构和编制“双控”目标。一是推进事业单位撤并整合,坚持以部门为单位,以职能管理为基础,实施事业单位撤并整合改革,对设置小散、职能相近、任务萎缩的事业单位,通过撤销、整合、精简等方式予以规范设置。二是推进专项改革,全面实施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关系,逐步实现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强化公益服务,改革完成前对涉改单位一律实行人员冻结。同时,结合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一批跨部门、跨领域事业单位,实现“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目标。三是严格控制新设事业单位,明确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任务增加、现有机构能够解决的不加挂牌子,能采取加挂牌子解决的不新设机构,确需新设机构的,原则上按照系统内“撤一建一、撤多建一”设立。

  二、收放结合,优化配置,努力在“调”字上求突破

  事权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使事业单位承接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任务不断加大,对编制的需求亦日趋增加,面对“约法三章”,编制从何而来?市编办持续做好内部挖潜这一文章,紧盯三年梯度式核减教育系统教职工编制的目标,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协商,根据义务教育学校不同轨制不同班额的教职工编制配置,优化教职工编制结构,核减一定数量的教育系统编制。在核减编制的同时,还将疏堵相通,统筹事业编制,强化“储备池”作用,一方面助力基层一线,强化安监、环保、城管、信访、民政等事关中心全局和民生保障方面的编制力量,另一方面服务改革前沿,紧紧抓住改革动向,强化编制内部周转,确保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

  三、拓展思路,创新管理,努力在“转”字上见成效

  找准事业单位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定位,推进事业单位在发展中转型、在管理中转型。一是推动编制管理转型。改革用编方式,探索空编运行制度,在编制使用核准中,对事业单位实行空编运行,空编率原则上不低于5%,空余编制用于周转,主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等亟需招录人才的用编,同时,加强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研究,在医疗集团空编较多的现状下,保证人员总量不变,探索回收部分事业编制。二是推动用人方式转型。积极探索推进“养事不养人”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对事业单位要求新增职能的诉求,认真分析,先辨析能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履行,再考虑配备相应编制,对一些临时性、阶段性、辅助性的工作,退出编制保障领域。三是推动监管机制转型。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信用体系评价效用,对评估对象实施分类管理,通过客观评价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将评估结果作为职能调整、编制增减、机构撤并的重要依据。对评估为A级的单位,增加编制、引进人才予以支持,对评估为D级的单位,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缓办理机构编制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