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委编办不断创新新型研发机构登记管理模式,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优化服务体系、强化政策供给、创新联合监管等方法,为新型研发机构的高效运行和创新引领提供保障,切实提升县域科创体系整体效能。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做到评估关口前移。在充分研究中央、省有关法规文件和政策口径的基础上,制定《海安市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新型研发机构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管理办法(试行)》,为新型研发机构设立登记奠定制度基础。建立事前评估制度,遵循从严把握、慎重登记原则,对新型研发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实行“一事一议”。根据市域发展布局,结合产业现状、资源要素情况,通盘考虑、系统考量,为科学合理布局提出编办方案。积极参与设立前评审研讨,将评审会意见作为机构设立必要条件,联合组织、人社、科技、财政、举办单位等部门和相关领域行业专家对新型研发机构登记设立的必要性、合理性、公益性、可持续性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贡献进行评估论证,力求从源头上把好关口。
二是优化服务体系,开辟登记绿色通道。建立“领导+服务专员”项目联系制度,主动对接举办单位和新型研发机构,实时跟进项目推进情况,对登记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逐一提出解决方案。精心制作《新型研发事业单位登记填报指南》,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提供规范性格式文本,并介入材料准备环节,指导制定章程草案等。开辟登记“绿色通道”,建立容缺受理工作机制,明确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压缩办理时限,必要件齐全可实现登记业务即申即审、即刻取证。注重将证书发放与政策培训相结合,向新型研发机构办理人员详细阐释有关政策法规,讲解法定代表人的权利义务,提高其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律效力的认识,并对下一步事业单位依法开展变更登记等业务活动进行指导,切实提高登记服务效率。
三是强化政策供给,推动产才融合发展。海安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产业研究院建设发展和提高产业研究院人才待遇的工作意见》,从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强化政策倾斜力度、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等8个方面为其提供充分政策支持,其中海安市财政专门设立200万元的年度专项资金用于产业研究院绩效评估。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海安市委编办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产业研究院招引高层次产业人才的方案》,积极破解人才引进、培养过程中的堵点问题,为院地合作、引才引智提供优质环境。海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3人次,获批2022年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项目,获建设经费1000万元。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获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与中国天楹联合申报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项目获批,苏中地区唯一。
四是创新联合监管,保障机构健康运行。探索建立以机构编制、科技、人社、财政、审计、国资、税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新型研发事业单位法人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综合施策、多维监管,重点检查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日常业务、公益属性方向、国有资产管理等情况。一方面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年度报告公示等常规手段进行监管,检查结果公开公示并实施异常名录管理;另一方面注重运用信用监管措施,要求举办单位和新型研发机构分别签署信用承诺书,强化双方主体责任和自我约束意识。创新建立面向市场的绩效评估机制,拟定《海安市产业研究院绩效管理评估细则》,主要从机构建设、研发投入、人才集聚、孵化产出等方面强化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服务效应。绩效评估结果将作为财政资金奖补的重要依据,进一步保障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